在清朝时期,旗人是一种特殊的群体。旗人最初起源于努尔哈赤时期,为了统一旗下民族的生产和战争动员能力,努尔哈赤将本部军民编成四个旗,后来又增加到了八个旗,这就是最初的旗人。随着清朝势力的扩张,原有的编制已经不能满足进一步扩充军备的需要,由此又在满八旗的基础之上,相继产生了蒙古八旗和汉八旗。旗人并不一定是指入关的满族人,也有可能是蒙古人和汉人,这是和许多人对旗人的误解之一。
旗人制度最初并不看重人们所属的民族,主要关注人们在旗内或者旗外。清朝并不看重人们所属的民族,主要看的是人们在旗或者不在旗。如果在清朝的时候是个八旗子弟,只要不胡搞瞎搞,基本上是衣食无忧的。由于清政府给旗人提供大量的土地和严禁买卖的政策以及月例银子的发放,所有旗人都有着比普通人更好的经济支持。旗人做官的前景也十分光明,清政府在录用官员的时候,其实是依照旗人与非旗人两种身份来安排的。旗人官员的编制非常多,很容易选上,非旗人的话,编制就非常少,选拔条件十分苛刻。宪法规定,非旗人不得担任旗人编制里面的官员,旗人却可以担任非旗人编制里面的官员,这使得非旗人仕途更加艰难。
旗人在法律上也享受特殊待遇。比如旗人有独立的司法体系,如果犯罪的话,所受的惩处也比普通人低得多。比如人们所知道的流放,旗人子弟如果是犯了需要被流放的大罪,不需要受到和普通人同等严厉的惩罚,只需要枷号抵罪即可。
清政府对旗人过于优待,使得旗人的态度变得懈怠,使得旗人的战斗力快速下滑。最终导致旗人在旗外长大的普通人逐渐崛起,即所谓的汉军,并在晚清危机时期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平等是最重要的原则,优待最终导致腐败和弱化。尽管对旗人的优待有助于维护清朝的统治,但这种做法最终导致了清朝的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