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一天天长大,为了孩子的健康有些疫苗也该早点点,具体孩子应该接种些什么疫苗呢!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儿童不能接种疫苗
儿童疫苗接种攻略儿童从出生到学龄前期,是免疫系统最脆弱的阶段,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根据当地的疾病流行情况和经济条件,为该阶段的儿童都制定了不同的免疫规划策略。
目前我国将疫苗分为两类:
一类疫苗是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该依照政府规定受种的疫苗,也称免费疫苗(官方名字叫“免疫规划疫苗”)。外来儿童和本地儿童享有同样的接种权利,只要没有禁忌症,都应该及时给孩子接种。此类疫苗如果不接种,可能会影响宝宝入托、入园、入学。
适龄儿童可免费接种的一类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A群流脑疫苗A群C群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二类疫苗为公民自费并且知情、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官方名字叫“非免疫规划疫苗”。
二类疫苗虽然需要自费接种,对于保护孩子的健康也同等重要。
世界卫生组织最优先推荐儿童接种的疫苗有两种:
肺炎疫苗和流感嗜血杆菌疫苗(Hib疫苗)。
建议接种的二类疫苗:流感疫苗、水痘疫苗手足口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等
儿童疫苗免疫规划有了新调整
疫苗无小事,孩子只有按时按点足剂次做好疫苗接种,才能形成强有力的保护。
根据今年3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2021年版)》,与之前的版本相比,有了五大变化:
变化一
未完成国家免疫规划规定剂次接种的可补种年龄从“<14周岁”调整为“<18周岁”。
变化二
明确了左右大腿为可选接种部位。当多种疫苗需要同时注射接种时,可在左右上臂、左右大腿分别接种。
变化三
明确了下列情况并不属于疫苗接种禁忌症:
A。 生理性和母乳性黄疸;
B。 单纯性热性惊厥史;
C。 癫痫控制处于稳定期;
D。 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苯丙酮尿症、21三体综合征等);
E。 病情稳定的脑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感染(梅毒、巨细胞病毒和风疹病毒)等。
变化四
调整了脊灰疫苗与麻腮风疫苗免疫程序。
脊灰疫苗接种对象及剂次由原来的“2月龄接种1剂灭活脊灰疫苗(IPV),3月龄、4月龄、4周岁各接种1剂脊灰减毒活疫苗”改为“2 月龄、3 月龄各接种1剂灭活脊灰疫苗,4月龄、4周岁各接种1剂脊灰减毒活疫苗(bOPV)”。已按免疫程序完成4剂次含IPV成分疫苗接种(如:五联疫苗),则4岁可不再接种bOPV。
麻腮风疫苗的接种程序由之前的8月龄接种麻风疫苗(MR)调整为接种麻腮风疫苗。也就是说麻腮风疫苗共接种2剂次,8月龄、18月龄各接种一次。
变化五
2021年版免疫程序建议将表面抗原阳性或不详的母亲所生新生儿,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时间从“出生后24小时内”调整为“出生后12小时内”。
将乙肝疫苗接种的“低出生体重”明确界定为出生时体重<2000克者,建议其出生后尽早接种第1剂乙肝疫苗,并在满1月龄、2月龄、7月龄时重新按程序再完成3剂次接种。
儿童什么情况下不能打疫苗体温超过37.3℃;
重度营养不良,严重佝偻病、贫血等;
处于疾病急性期,比如正在腹泻、严重咳嗽等;
近期受过外伤或做过手术;
过敏体质或患哮喘、荨麻疹,且处于过敏发作期;
患严重皮炎或有皮肤感染、湿疹;
患有心脏病、肝炎、肾炎、活动性结核病;
腋下或颈部淋巴结肿大;
有脑病或神经系统损伤,如脑炎后遗症、癫痫;
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迟缓;
防御机能不全,患有免疫缺陷病等。
儿童接种后注意事项1、接种完之后都要留在医院观察半个小时左右。
2、不要用手触摸针孔处。
3、回家后也要留意宝宝的反应,发生有不适应该立即处理。
4、回家之后两三天内都不要让宝宝做特别激烈的运动。
儿童接种疫苗要带什么1、带上预防接种证这个本子千万不能忘记,防疫站的工作人员需要在这个本子上做登记。如果有些疫苗没有注射,那么将来会影响到孩子入学。
2、水杯和水,打完针后要多喝水,所以妈妈千万不要忘记带水。
3、小被子,冬天就带上一个小被子,毕竟宝宝还小,如果打完针有点冷,那么就用杯子给宝宝披上,这个适合比较小的宝宝。夏天就带上薄一点的丝巾,如果防疫站的空调开太冷,那么抱着孩子披上丝巾可以防止被空调风吹到。
4、衣服外套,打完针要回家的时候,有些宝宝会觉得有点冷,那么妈妈带有宝宝的外套就可以给宝宝穿上。特别是春、秋、冬这三个季节。
5、奶瓶和奶,比较小的宝宝,妈妈一定要记住带这个东西,因为接种预防针后,需要在防疫站停留半小时,如果孩子饿了,妈妈可以冲奶给孩子吃。
6、尿不湿,还要穿尿不湿的妈妈一定要带上这个。毕竟注射预防针需要在防疫站停留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如果孩子突然大便了,那么妈妈可以立刻给孩子换。